您的位置:中山红木家具网 >> 红木资讯 >> 红木行业评论 >> 正文内容
红木行业评论
苏垣、曹新民:从丹麦“中式圈椅”谈“新中式”如何创新发展
来源:品牌红木网 2019-02-27 发布:中山红木家具网  编辑:jishubunn
摘要:目前,在当代中式传统家具行业,新中式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上看,很多企业都是处于“传承有余,而发展与创新不足”的处境。为了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我们想讲一个汉斯·韦格纳的关于“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希望通过分析大师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现在的发展过程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中式

目前,在当代中式传统家具行业,新中式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上看,很多企业都是处于“传承有余,而发展与创新不足”的处境。为了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我们想讲一个汉斯·韦格纳的关于“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希望通过分析大师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现在的发展过程有所启发。

韦格纳与中国明式圈椅的渊源

丹麦的设计大师汉斯·韦格纳(1914-2007)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椅子设计大师,在日本评选的二十世纪全世界100位设计大师中,第一名就是韦格纳先生。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全世界最有名、销量最大的中式椅子是哪一把椅子?答案并不是明式圈椅,而且也不是中国人设计的椅子,却是丹麦韦格纳设计的“中式圈椅”,这会使我们许多人都觉得奇怪。

韦格纳可能是世界上最为高产的设计大师,他一生设计的椅子多达五百多款。

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这些作品上都有过去历史上椅子作品的影子。如果把他设计的椅子设计类型分门别类,可以看出有四大根源:即明式的中国圈椅风格;夏克椅风格;温莎椅风格;麦克·索涅特所确立的曲木椅风格。

韦格纳设计的中式椅子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全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

最早是在1943年,韦格纳才29岁,他就发表了第一把来自中国明式圈椅的作品——至今闻名于世界的“中式圈椅”。事实上,韦格纳以后陆陆续续共设计了九款中式圈椅,他设计的最后一款中式圈椅是在1989年,此时他已75岁,可见他在高龄时仍然有充沛的创造力。

汉斯·韦格纳1943年设计的“中式圈椅”
汉斯·韦格纳1943年设计的“中式圈椅”

汉斯·韦格纳1944年设计的“中式圈椅”
汉斯·韦格纳1944年设计的“中式圈椅”

1949年,韦格纳35岁时,他将中式圈椅靠背改为Y字形,发表了“Y字椅”,这成为韦格纳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中式圈椅”和“Y字椅”成本低,售价很平民,热销超过六十年。

1949年的“Y”字椅,这也成为韦格纳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49年的“Y”字椅,这也成为韦格纳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49年,也是在韦格纳35岁时,在改进中式圈椅的过程中,他还设计了一款“圆椅”。从俯视图看,圆椅的靠背与扶手成为一个环状,围在就座者身体周围,从现代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来看,环状结构对于提高椅子的舒适性大为有益。“圆椅”的成名过程很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启示:“圆椅”1949年刚推出时,不仅没有爆得大名,也并不卖座,导致韦格纳在当时生活十分困顿。转机出现在第二年,即1950年,但不是出现在丹麦,而是在美国,这年美国的设计杂志刊登了“圈椅”的照片,这把椅子才出名了。又过了十年,全世界都熟悉的两个美国人,即肯尼迪和尼克松,在争夺美国总统职位的电视辩论中,两个人分别坐在韦格纳的“圆椅”上辩论,这使圆椅的名声大噪,“总统椅”或称为“肯尼迪椅”,成为这把“圆椅”的专有名称。以后“总统椅”风靡全球,而它原来的名字“圆椅”反倒知道的人不多了。这件事让人十分唏嘘,一把好椅子,还是一把举世闻名的椅子,成名过程竟如此坎坷,有戏剧性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

1949年的“圆椅”,又称“总统椅”,也称“肯尼迪椅”
1949年的“圆椅”,又称“总统椅”,也称“肯尼迪椅”

美国总统肯尼迪使用过的“总统椅”
美国总统肯尼迪使用过的“总统椅”

韦格纳在中国明式圈椅的启发之下,以后还陆续设计出“牛角椅”、“公牛角椅”等许多款中式椅子,而且这些椅子至今热销了六、七十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韦格纳在1952年设计的“牛角椅”(左),在1960年设计的“公牛角椅”
韦格纳在1952年设计的“牛角椅”(左),在1960年设计的“公牛角椅”

模仿46把中式椅子之后的传承

韦格纳的故事让人有些不解:一个外国人,他设计的这么多闻名全世界的椅子,还和我们的中国明式圈椅“血缘”如此相近,这一切的原因在哪里?

前段时间,在一次湖南大学著名的工业设计专家何人可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才找到了答案。30年前,即1987年-1988年间,当年30岁的何人可来到丹麦留学,他是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位、也是当年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何人可希望能拜访当时已74岁的丹麦国宝级大师汉斯·韦格纳先生。后历经种种曲折,何人可终于见到了韦格纳。来到韦格纳的家中,展厅与工作室是合一的,何人可看到屋子里有一个大的博古架,上面放满了中国明式椅子的模型(比例大约为1/5),这引起了何人可的好奇。韦格纳介绍说,1940年之后,即二战期间,丹麦被法西斯德国占领了,当年才二十多岁的韦格纳无事可做,于是就经常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哈姆莱特城堡参观,那里收藏有46把中国明式古典椅子。中国圈椅美若雕塑,靠背的曲度多一分则蠢,少一分则狭,不用胶水、钉子、螺丝就能稳固,中国古人使用的结构方式是那样超前与前卫,让韦格纳沉迷。韦格纳就一把一把地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直到把46把中式椅子的模型全部制作完成,收藏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一个外国人,为了学习明式椅子的精华,居然能下这么大的功夫,听后让人感到震撼。韦格纳虽不是中国人,但是他虚心学习、认真执着的传承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吗?正是因为他传承了明式椅子的精髓,所以,他日后能把中国圈椅发扬光大。

韦格纳“中式圈椅”的发展与创新

如果只讲传承,只会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只会按照古图谱加工,没有发展和创新,那么世界上就只有木匠韦格纳,而不会有大师韦格纳了。

韦格纳这个人的思维有特点,他不是一个只会虚心学习、而不会考虑发展与变化的人,这也是当年他在学习木匠技艺和学习家具设计时,他的三位老师、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设计大师阿恩·雅各布森,他们都非常看重韦格纳的原因,尽管当年作为学生的韦格纳在设计时有

很多缺点,但是他身上有一点是特殊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基于传统创新的独立态度”。

韦格纳尽管迷恋中国圈椅,却不想止步于此,而是打算把明式圈椅改造成为一把新的、更加实用的椅子。但是,真改起来可太难了,圈椅太简捷,修改的空间非常有限。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在传统圈椅的两根前腿之间的下部,有一根横木,即脚踏枨,当就座者身体前倾时,尤其是从椅子上起身时,会觉得脚踏很碍脚,于是韦格纳就把这根横木上

移到了椅腿的上部靠近坐面的位置。这是韦格纳在设计“中式圈椅”时的一个创新。

人体工程学与韦格纳圈椅“改良”

如果用现代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去分析韦格纳对于传统圈椅的创新,这个创新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呢?

《建筑设计与人体工程》(朱钟焱,贺星临,熊雅琴编著)中写道,“从椅子上起立时,因重力关系,脚要向后收拢,因此,椅子的两前脚间应留有空位,以不妨碍脚的这一移动。”

更进一步的力学分析,在《工业设计人机工程》(阮宝湘,邵祥华编著)中写道,“在正直端坐情况下,上身重心并不恰好通过两坐骨骨尖的连线,而是在偏前25毫米左右的位置上。若坐着做前倾操作,重心偏前的量更大。”

人从座椅上起身时,为什么小腿要向后收拢?原因是,双足对地面的蹬力,必须与上身的重心在一个垂线上。为了要满足这个力学原理,所以双腿必须要向后勾,脚掌用力,才能起到合理支撑作用,人才能从椅子上起身。因此,椅子两前腿间的下部必须有一定的净空,才能不妨碍小腿的活动。可见韦格纳对于传统圈椅的改变,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理论的,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案例!

如此看来,能不能说,韦格纳是有了人体工程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对于传统中国圈椅进行了发展与创新?这个说法看似合理,其实并不正确!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稍为了解一下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在《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程瑞香编著)中曾写道,“1949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人机工程学(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另一种翻译名称)研究组,第一本有关人机的书《应用经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的人因学》出版了。翌年(即950年)2月16日,在英国海军军部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人机工程学这一名称,正式宣告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可见,人体工程学的科研组织机构、专业论著、甚至其学科的名称,都是在1949年以后才产生的。

可是,韦格纳对于传统圈椅的改良,最开始是在1943年就进行了,而此时人体工程学理论尚未诞生,也就谈不上韦格纳受到了人体工程学理论的指导。

由此可以看出韦格纳的高明之处,他对传统圈椅进行研究并改良的同时,实际上是参与了人体工程学诞生之前的前期摸索过程,也就是说,韦格纳对于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理论大厦的建立,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的!所以说,汉斯·韦格纳作为设计大师,他不仅有光辉的设计实践、设计创新,而且对于人体工程学理论的建立,也作出一定的贡献,这是在进行了深入挖掘之后才发现的。

向韦格纳学习走自主创新之路

向韦格纳学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应当向韦格纳学习什么?学习的重点,首先不是只学习具体的结论、学习他的具体的椅子设计,学习的重点,应当是学习他取得这些结论的道路和方法。

韦格纳当年在设计他的第一款“中式圈椅”时,还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可是,当时他却能够作出举世瞩目的成绩!这说明,虽然年轻,他已具备了世界级椅子大师的水平。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主要不在于他的知识多,而在于他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他走的道路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他把“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处理得很好。在虚心、认真传承传统圈椅的同时,他不被历史、传统、前人所左右、所局限,敢于打破框框,敢于发展,敢于改革,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尽管年轻,但是他的青春就能够大放异彩。

第二,就是创新精神。要发展、要前进,其灵魂是创新精神。只要从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出发,为当代人的工作、生活服务,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下,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够超越前人也超越自己。

学习韦格纳主要不在于学习现成的结论,而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道路和方法上,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看得更远。在研究新中式家具的过程之中,只要沿着“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攀登到新的高度。

(来源:第三期《中国艺术红木》杂志  苏垣、曹新民∕文)

中山红木家具网特别提示:任何网站、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中山红木家具网,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最终解释权归中山红木家具网所有,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电话:0760-88881272-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