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山红木家具网 >> 红木资讯 >> 红木市场行情 >> 正文内容
红木市场行情
被“涨价”裹挟的2017红木市场
来源:品牌红木网 2017-02-22 发布:中山红木家具网  编辑:jishubunn
摘要:央视财经频道一则红木原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报道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2017红木市场又将如何发展?
关键词:红木市场,红木原材涨价,红木可持续发展

冬去春来,一切都在按着正常的节奏进行。可就在这两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一则《红木原料进口受限 部分价格翻倍》的报道,火急火燎地“闯”进了大家的视线中,内容是说由于红木原料进口受限,红木价格普涨,如大红酸枝涨幅达40%、巴里黄檀涨幅达50%、缅甸花梨涨65%,非洲花梨涨幅达100%。

根据央视报道:大红酸枝涨幅达40%、巴里黄檀涨幅达50%、缅甸花梨涨65%,非洲花梨涨幅达100%
根据央视报道:大红酸枝涨幅达40%、巴里黄檀涨幅达50%、缅甸花梨涨65%,非洲花梨涨幅达100%

这个数据之所以能对红木市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数个原因:

第一,毋庸置疑的是,央视被大众视之为国家的喉舌部门,它的报道,老百姓最相信了;

第二,事出必有因,2016年多国颁布木材出口禁令或收紧木材业务,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宣布实施全部的黄檀属,大巴花和刺猬紫檀的贸易控制和规范管理,成为国内红木原材涨价的导火线,并持续蔓延至2017年;

第三,在当前略为疲软的市场中,处于源头的木材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便能轻易刺激到红木企业“敏感的神经线”。

如何规范红木市场让其健康发展,如何化解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木材资源枯竭的矛盾,是所有红木人面临的一道难题。从更深层次上讲,这关系到红木企业改革和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其本质,掌握其规律,概括地说,我们必须从“源头、过程、终端”三管齐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和最佳方法。

一是从源头入手,即要找到红木原材涨价的问题所在。记者梳理近年媒体报道发现,资源紧缺是红木原料涨价的直接原因:一是国际上对木材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出口到中国的木材采取各种限制。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满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数据: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官方发布的数据,红木原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90%,确实存在着产业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二是国内资源也不断减少,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因而国内对于天然林的保护也逐步加强。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红木原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90%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红木原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90%

原料涨价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木材是有生命周期,属于可持续发展能源,我们要守住底线,不乱砍滥伐,要砍树的话也只砍老树和有病虫的树。但同时,也要实现可持续的开采,达到发展经济同时又保护环境的目的。”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佘学彬如此说道。

二是从红木使用过程入手,即合理有效利用每一块木头,增加其附加值。中山市东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锡复认为,一是必须利用好木材制作产品,做好精品,二是要善于利用木材的边皮料制作手工工艺品,同时可以鼓励年轻人,利用这些红木小料进行创业,做小件红木家具衍生品。

为弥补当前国内红木原材的缺口,很多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领导和企业精英商讨如何开发一些优质的非红木材质。“红木原料枯竭的情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不能单纯盯着红木,要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扩大用料规模,可以采用非红木材质的木材进行制作产品。另外对于进口木材,科研机构要根据木材的特性进行筛选,选择更多适合做家具的木材。”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总经理张建民说。

三是从终端解决问题,即弱化“红木”概念推广,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市场天生逐利,什么卖的好,企业就大量生产什么。前几年红木市场大热,消费者需求旺盛,只要与“红木”沾点边的家具都能卖得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木材商不断炒作木材,厂家不断买木头造家具现象的出现。但随着行业洗牌的深入,国人消费观日渐成熟,红木不该再被神话了,应通过正确的传播引导消费者对好产品的认知。

弱化“红木”概念推广,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弱化“红木”概念推广,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中央民族大学人体工程学专家苏垣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出于红木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业界不能临渴才挖井,现在开始就要逐步淡化红木种类,推广企业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和与设计生产红木家具精品。

如今的市场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对于红木原材涨价,我们不要吹捧它,更不要惧怕它。我们要怀着客观、理性的观点看待此事,审慎把握,让红木原材价格在市场规范下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来源:品牌红木网  梁晓珩/文)

中山红木家具网特别提示:任何网站、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中山红木家具网,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最终解释权归中山红木家具网所有,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电话:0760-88881272-8005。